• slider image 619
:::
護理師 楊慧玫 - 防疫專區 | 2025-01-23 | 點閱數: 305

說明:

一、麻疹 Measles 是一種傳染力十分強大的呼吸道病毒傳染病
1.傳染力極高,一人感染可以傳給 10 幾個人。
2.通常飛沫傳播,接觸病人鼻咽分泌物而感染居多,也可空氣傳染。
3.出疹前.後 4 天就具有傳染力。
4.潛伏期:從被感染,到出現紅疹大約是 7-18 天,所以,接觸後,要觀察 18 天沒發病,才算過關,出現疑似症狀時,「切勿自行就醫」,應撥打 1922 轉介就醫。
5.症狀很難與一般感冒區分,包括發燒、咳嗽、鼻炎、結膜炎、紅疹。

6.在出疹前的症狀「3C」: Cough 咳嗽, Coryza 流鼻水, Conjunctivitis 結膜炎, 3~4 天後開始出現紅疹。
7.發燒 3-4 天後,口腔下臼齒對面內頰側黏膜上出現柯氏斑點(Koplik spots)。
8.感染後, 1/1000 的機率會發生嚴重的併發症包括肺炎、腦炎。
9.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療,只能症狀治療,主要靠疫苗預防。
10.在還沒疫苗以前,每個人一生中幾乎(超過 99%的人)都會被感染,而且感染後,終身具有免疫力。所以,在台灣,在 1981 年以前出生的人(43 歲以上),幾乎都有免疫力。
11.疫苗: 國內自 1981 年開始推動 MMR(麻疹、德國麻疹、腮腺炎三合一疫苗)疫苗注射疫苗,有效期約 15-20 年。所以, 28-43 歲曾打過疫苗者或 44 歲以下未得過麻疹且未打過疫苗者,如果要出國到流行區可以考慮注射疫苗。
12.孕婦要特別注意: 感染後會增加流產、死胎、早產風險。生產前感染的話, baby(特別是早產)易有嚴重感染,出生 6 天內需給予免疫球蛋白。

二、向教職員工生及家長實施衛生教育宣導:
1 、落實良好衛生習慣:平時應養成勤洗手及注意手部衛生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,如有呼吸道症狀時應配戴口罩,口罩如有髒汙,應勤加更換;打噴嚏、咳嗽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,或用衣袖代替;與他人交談時,儘可能保持 1 公尺以上。
2 、維持健康生活形態:適度運動、充分睡眠、均衡飲食,提升自身免疫力。
3 、赴流行地區應做好防護措施,避免感染:計劃前往流行地區者,應先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是否需施打疫苗,赴流行地區期間仍應注意個人衛生、呼吸道防護及手部清潔,非醫療必要避免前往醫療院所,以降低受感染可能性。返國如有發燒、鼻炎、結膜炎、咳嗽、紅疹等疑似症狀,應配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接觸史。
4 、避免出入人潮擁擠、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,以防呼吸道傳染疾病傳播。

三、校內如有疑似與麻疹確診個案接觸,實施 18 天自主健康管理之師生,學校應指定專人定時聯繫確認,掌握其健康狀況,並指導其每日早/晚各量測體溫 1 次,詳實記錄體溫及活動史,避免出入人潮擁擠之公共場所;一旦出現疑似症狀,請其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接觸史。如有疫情,學校應主動通報地方衛生局/所及落實校安通報,並宣導「生病不上課、不上班」。

四、

1 、沒打過疫苗小於 44 歲的人、有打疫苗 28-43 歲的人、免疫抵抗力差的人、孕婦需要留意,一般民眾不必過度恐慌。
2 、應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之公共場所,擔心被感染的易感族群可戴口罩,並勤洗手,避免以手碰觸口鼻等黏膜處。

五、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已於該署全球資訊網成立「麻疹專區」( https://www.cdc.gov.tw ),請隨時參閱該署網站,掌握疫情情形並善加運用相關宣導資料,透過家庭聯絡簿、各種會議、課程教學、跑馬燈、學校網站等加強宣導,將麻疹防治正確知識傳達學生及其家人,強化師生及家長對麻疹防治之了解與重視。如有相關疑問可撥打該署免付費防疫專線 1922 (或 0800-001922 )洽詢。